睡觉起来头晕可能暗示的5种疾病有高血压、颈椎病、耳石症、低血糖、脑供血不足等。
1. 高血压:血压在清晨时段容易出现波动升高,当血压升高时,脑血管内压力增大,会引起头晕症状。治疗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需遵医嘱服用,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2. 颈椎病:睡觉时如果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良,可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压迫椎动脉,使脑部供血减少,从而出现头晕。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针灸等,也可使用药物,如颈复康颗粒、甲钴胺、双氯芬酸钠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耳石症:耳石脱落后,双侧输入到前庭中枢的前庭信息会出现不均衡,前庭中枢无法处理不均衡的运动信息,就会产生眩晕。典型症状是起床、躺下或者在床上翻身时出现短暂的头晕。治疗主要是通过耳石复位手法,部分患者也可配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辅助治疗。
4. 低血糖: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能量消耗,如果本身糖代谢异常或睡前未进食,清晨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时,大脑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引发头晕。治疗上,可立即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葡萄糖。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调节血糖。
5. 脑供血不足: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原因可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减少,睡觉时血流速度相对缓慢,会加重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引起头晕。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同时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睡觉起来头晕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不能忽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