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牙再次疼痛,可能是因补牙材料松动、继发龋、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因素导致。
1. 补牙材料松动:补牙后,若经常咀嚼硬物或补牙操作不当,可能使补牙材料与牙齿之间出现缝隙或松动。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易进入缝隙,刺激牙髓神经,引发疼痛。这种情况下,需重新填充补牙材料,恢复牙齿的密封性。
2. 继发龋:补牙后,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细菌会继续侵蚀牙齿,在补牙材料周围形成继发龋。随着龋坏加深,会刺激牙髓,导致疼痛。治疗时,需去除原有的补牙材料和龋坏组织,再重新补牙。若龋坏严重波及牙髓,还需进行根管治疗。
3. 牙髓炎:当龋病未得到及时控制,细菌感染牙髓,可引发牙髓炎。牙髓炎的疼痛特点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疼痛加剧。治疗牙髓炎通常采用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除炎症,最后进行根管充填和补牙。常用药物有甲硝唑、阿莫西林、布洛芬等,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但需遵医嘱使用。
4. 根尖周炎:牙髓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根尖周组织扩散,引起根尖周炎。患者会感觉牙齿有浮出感,咬合时疼痛明显。根尖周炎的治疗同样以根管治疗为主,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消毒根管,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还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罗红霉素等,以控制炎症。
5. 牙周炎:补过的牙齿周围若存在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物,可引发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也会引起疼痛。治疗牙周炎需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同时,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补过的牙再次疼痛原因多样,出现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和饮食习惯,以维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