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膀胱残余尿量对早筛疾病十分重要,能有效预防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
1.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增加,尿液不能完全排出,使膀胱残余尿量增多。长期如此,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可使用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度他雄胺等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2. 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的神经支配出现问题,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或尿道括约肌舒张功能异常,造成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治疗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也可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溴吡斯的明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3. 尿道狭窄:多因尿道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尿道管腔变窄,阻碍尿液正常排出,使膀胱内残余尿量逐渐增多。轻度尿道狭窄可通过定期尿道扩张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尿道内切开术等。
4. 膀胱结石:结石会占据膀胱内空间,影响膀胱的正常排空,导致残余尿量增加。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多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则需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治疗。
5. 膀胱肿瘤:肿瘤组织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和排空功能,造成残余尿量增多。早期膀胱肿瘤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中晚期可能需要膀胱部分切除或全膀胱切除术,术后还可能需要配合化疗,如使用吉西他滨、顺铂、表柔比星等药物,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
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能反映多种泌尿系统疾病的存在,定期关注膀胱残余尿量,做好早筛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护泌尿系统健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