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踝扭伤后,快速消肿可通过及时休息制动、冰敷与热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合理用药等方式实现。
1. 及时休息制动:老年人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休息时尽量减少受伤脚踝的负重,必要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这是因为持续活动会使受伤部位的血管继续扩张,加重出血和肿胀。
2. 冰敷与热敷:在扭伤后的 48 小时内,进行冰敷。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使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48 小时后,则改为热敷。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同样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
3.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踝进行适度的加压包扎。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宜过松,否则起不到加压的作用。加压包扎可以减少受伤部位的出血和肿胀。
4. 抬高患肢:休息时将受伤的脚踝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5. 合理用药:可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消肿。如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三七片,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跌打丸,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老年人脚踝扭伤后,快速消肿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及时休息制动、正确进行冰敷与热敷、合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以及遵医嘱合理用药等措施,都有助于减轻肿胀,促进恢复。如果肿胀持续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