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咳嗽,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进行治疗。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能抑制支原体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从病因上控制感染,减轻咳嗽症状。一般需按疗程使用,以确保彻底清除支原体。
2. 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成人支原体感染,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支原体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不过,由于可能影响骨骼发育,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3. 止咳祛痰药:当咳嗽伴有较多痰液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乙酰半胱氨酸可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的黏滞性,使痰液易于咳出。干咳无痰时,可选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
4. 糖皮质激素:对于咳嗽症状严重,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咳嗽。但使用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5. 抗组胺药:部分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咳嗽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降低气道敏感性,从而减轻咳嗽症状。
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咳嗽,治疗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并发症等。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呼吸内科就诊,进一步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