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门痒,这些早筛方法你知道吗

儿童肛门痒的早筛可从观察肛周皮肤状况、了解排便情况、检查寄生虫、评估卫生习惯、关注全身症状等方面入手。

1. 观察肛周皮肤状况:仔细查看儿童肛门周围皮肤是否有红疹、红斑、破损、皲裂等情况。湿疹是常见原因,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有小丘疹或水疱;接触性皮炎可能因使用了不合适的纸尿裤、清洁剂等引起,皮肤会出现边界相对清晰的红斑、瘙痒。如果发现皮肤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相应的皮肤问题导致肛门痒。

2. 了解排便情况:询问儿童排便是否规律,有无便秘或腹泻。便秘时,干结的大便排出困难,可能会擦伤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腹泻时,频繁排便,粪便刺激肛周皮肤,也容易导致瘙痒。同时,观察大便的性状,是否有黏液、脓血等,若有这些情况,可能存在肠道炎症等疾病。

3. 检查寄生虫:蛲虫感染是儿童肛门痒的常见原因之一。蛲虫通常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可在儿童入睡后1 - 3小时,用手电筒观察肛门周围,看是否有白色线头样的小虫。也可以在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胶带在肛门周围粘取,然后将胶带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看是否能发现蛲虫卵。

4. 评估卫生习惯:了解儿童平时的卫生习惯,如是否经常清洗肛门,便后是否擦拭干净,内裤是否勤换等。不注意肛门卫生,容易导致污垢、细菌积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5. 关注全身症状:观察儿童是否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如果伴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全身性疾病,如肠道感染、肠道寄生虫病合并感染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儿童肛门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通过观察肛周皮肤状况、了解排便情况、检查寄生虫、评估卫生习惯和关注全身症状等早筛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的小儿科或肛肠外科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如蛲虫药膏、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等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