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有可能导致白天不咳晚上咳,与夜间呼吸道敏感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睡眠姿势、空气流通差、痰液积聚等因素有关。
1. 夜间呼吸道敏感性增加:在夜晚睡眠状态下,人体呼吸道的敏感性会有所提高。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化学气体等,在白天可能由于人体活动和注意力分散等原因,未引起明显咳嗽反应。而到了晚上,呼吸道对这些刺激更为敏感,就容易引发咳嗽。
2. 副交感神经兴奋:夜间人体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会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变窄。原本因空气污染而处于轻度炎症状态的呼吸道,在气道变窄后,通气阻力增加,更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导致咳嗽症状在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3. 睡眠姿势:晚上睡觉时,通常处于平躺姿势。这种姿势会使肺部的血液回流增多,肺淤血加重,同时膈肌上抬,限制了肺部的活动空间,影响呼吸功能。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道炎症,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咳嗽反射。
4. 空气流通差:夜间睡眠时,房间往往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如白天。如果室内空气本身受到污染,或者室外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污染物会在室内积聚,浓度升高,持续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症状在夜间出现或加重。
5. 痰液积聚:白天人体处于直立状态,呼吸道内的痰液容易通过纤毛运动和咳嗽排出体外。而晚上睡眠时,痰液排出相对缓慢,容易在呼吸道内积聚。空气污染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积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
针对空气污染导致的咳嗽,可以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如氨溴索,能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从而显著促进排痰;溴己新,可使痰液中黏多糖纤维断裂,痰液黏度降低,易于咳出;右美沙芬,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能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效果。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空气污染是有可能导致白天不咳晚上咳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咳嗽症状在夜间更为突出。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