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脚后跟疼 这样处理就对了

运动后脚后跟疼,可能由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外伤等因素引起,需针对性处理。

1. 跟腱炎: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后产生劳损,引发炎症。患者会感觉脚后跟上方疼痛、肿胀,活动跟腱时疼痛加剧。治疗时,要减少活动,多休息。可采用冰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数次,能减轻炎症和疼痛。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萘普生等,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2. 足底筋膜炎:长时间运动,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易引发无菌性炎症。典型症状是早晨起床或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足跟部疼痛明显。治疗上,可进行足底按摩,用手指轻轻按压足底筋膜,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使用矫形鞋垫,支撑足弓,减轻足底筋膜压力。药物可选择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遵医嘱使用。

3. 跟骨骨刺: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点长期受牵拉,引起局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患者行走时,脚后跟有刺痛感。治疗时,可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若疼痛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氯诺昔康等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手术切除骨刺。

4. 足跟脂肪垫炎:运动时足跟受到过度挤压、摩擦,导致脂肪垫受损,发生炎症。表现为足跟疼痛、压痛,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治疗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可选择柔软舒适的鞋子。还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钾、洛索洛芬钠等,需遵医嘱。

5. 外伤:运动过程中,脚后跟受到碰撞、扭伤等外伤,会引起疼痛、肿胀、淤血。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在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三七片、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运动后脚后跟疼的原因多样,处理方法也因病因不同而异。当出现疼痛时,应先明确病因,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