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加重肺部感染传染风险与污染物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病原体存活传播、改变气道微生态、影响肺部正常结构功能等因素有关。
1. 污染物损伤呼吸道黏膜: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进入呼吸道后,会直接刺激和损伤呼吸道黏膜。比如PM2.5等细微颗粒能够深入到呼吸道深部,破坏黏膜的完整性,使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减弱,从而更容易让病原体侵入人体,引发肺部感染,且感染后也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 降低机体免疫力: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会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使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例如,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可能会降低,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也使得感染更容易在人群中扩散。
3. 增加病原体存活传播:污染的空气为病原体提供了更有利的存活和传播条件。一些污染物可以吸附病原体,使其在空气中存活更长时间,并且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更远的地方。例如,病毒和细菌可以附着在颗粒物上,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甚至数天,增加了其他人接触和感染的机会。
4. 改变气道微生态:正常情况下,气道内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维持呼吸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空气污染会破坏这种微生态平衡,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这种微生态的改变会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并且感染的传染性也可能增强。
5. 影响肺部正常结构功能:长期的空气污染会对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例如,会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气道狭窄等病变,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肺部功能受损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和抵抗能力都会降低,从而加重肺部感染的风险,并且感染也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空气污染通过多种途径加重肺部感染传染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空气污染的程度,以维护呼吸道健康,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当出现肺部感染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