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恶心干呕,可能是慢性咽炎、刷牙方式不当、胃食管反流病、过敏反应、鼻窦炎等因素发出的信号。
1. 慢性咽炎: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咽部黏膜,使其敏感性增加。刷牙时牙刷、牙膏等刺激咽部,就容易引发恶心干呕。治疗上,可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呋喃西林溶液、度米芬含片等药物,减轻炎症,缓解症状。
2. 刷牙方式不当:刷牙时牙刷伸得太靠后,容易刺激到咽喉部位的敏感神经,引发咽反射,导致恶心干呕。此外,刷牙力度过大、牙膏挤得过多等,也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引起不适。应调整刷牙方式,选择合适大小的牙刷,刷牙时将牙刷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与牙面呈45度角,轻轻颤动牙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3.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到达咽喉部。刷牙时,体位变化等因素可能加重反流,刺激咽喉,引起恶心干呕。可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
4. 过敏反应:对牙膏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香料、防腐剂等,刷牙时接触到这些过敏原,会引起口腔和咽喉的过敏反应,出现恶心干呕等症状。应更换牙膏,选择成分简单、温和的牙膏。若症状严重,可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过敏药物。
5. 鼻窦炎:鼻窦发生炎症,分泌物增多,可倒流至咽喉部。刷牙时,咽喉受到分泌物刺激,容易出现恶心干呕。可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麻黄碱滴鼻液等药物,减轻鼻腔炎症,减少分泌物。
刷牙时恶心干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如果症状偶尔出现,可先调整刷牙方式、更换牙膏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