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上厕所拉出血,家人必须重视的健康信号

老人上厕所拉出血,可能是痔疮、肛裂、肠炎、肠息肉、肠道肿瘤等因素导致。

1. 痔疮:是常见肛肠病,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造成。排便时,粪便摩擦曲张静脉,使其破裂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纸上带血,颜色鲜红。治疗可采用药物,如复方角菜酸酯栓、痔疮栓、槐角丸等,遵医嘱使用。

2. 肛裂:通常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猛,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患者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剧痛,伴有少量鲜血。治疗时,可先用温水坐浴,再涂抹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促进裂口愈合。

3. 肠炎: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或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引发炎症。炎症刺激肠黏膜,使其充血、水肿、糜烂,导致出血,血液可随粪便排出,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可根据感染类型,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

4.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粪便在肠道内移动时,可能摩擦息肉,导致其表面破损出血。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有便血、腹痛等表现。一般需在内镜下切除息肉,如高频电凝切除术、激光切除术等。

5. 肠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生长过程中,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引起出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治疗方法需根据肿瘤性质、分期等决定,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老人上厕所拉出血原因多样,从常见肛肠疾病到严重肠道肿瘤都有可能。无论何种原因,家人都应重视,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