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膜性肾病不治疗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血栓形成、肾功能损害等。
1. 大量蛋白尿:二期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大量漏出到尿液中。持续的大量蛋白尿会进一步损伤肾脏,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下降。
2. 低蛋白血症: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形成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同时,还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 水肿: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肿可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水肿会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影响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
4. 血栓形成:膜性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常见的血栓部位包括肾静脉、下肢静脉等。肾静脉血栓形成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导致肾功能恶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则可能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甚至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5. 肾功能损害:如果二期膜性肾病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肾脏功能会不断受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治疗二期膜性肾病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他克莫司、醋酸泼尼松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二期膜性肾病不治疗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一旦确诊为二期膜性肾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积极配合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