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死亡率惊人,早发现早治疗别忽视

胃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早发现早治疗十分关键。引发胃出血的因素有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药物刺激等。

1.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出血常见原因之一。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下,形成溃疡面,当溃疡侵蚀到周围或深处的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诱发胃溃疡。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通常与肝硬化相关。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血管扩张、变薄。一旦受到食物摩擦或其他因素刺激,就容易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往往较为凶险。

3.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多种因素可引发该病,如大量饮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黏膜出现糜烂和出血。

4. 胃癌:随着肿瘤的生长,癌组织可能侵犯胃壁血管,引起出血。胃癌导致的胃出血一般是慢性、持续性的,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大量出血。

5.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等,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抗凝药则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对于胃出血的治疗,一般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止血和创面愈合。还会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如果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出血,通常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但用药必须遵医嘱。

胃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病症,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胃出血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