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睡觉不打现在打呼噜,可能由肥胖、不良睡姿、鼻部疾病、咽部疾病、饮酒等因素引起。
1. 肥胖:体重增加时,颈部脂肪堆积,会使气道变窄。睡眠期间,气道更容易塌陷阻塞,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振动,从而引发打呼噜。
2. 不良睡姿: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容易后坠,阻塞气道,导致气流不畅,引起打呼噜。尤其是枕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3. 鼻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会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鼻塞,使呼吸受阻。患者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会不自觉地张口呼吸,进而引发打呼噜。
4. 咽部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悬雍垂过长等咽部疾病,会使咽部通道变窄。睡眠时,气流冲击狭窄部位产生振动,形成呼噜声。
5. 饮酒:酒精会使喉部肌肉松弛,降低上气道扩张肌的活性,导致气道更容易塌陷。同时,饮酒还会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得浅慢,增加打呼噜的几率。
6. 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肌肉松弛剂等,这些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肌肉松弛,包括气道周围的肌肉,从而导致气道狭窄,引发打呼噜。
7.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黏液性水肿,累及上气道,使气道狭窄,引起打呼噜。
打呼噜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发现以前不打呼噜现在打呼噜,应及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改善生活习惯,如控制体重、调整睡姿、避免饮酒等。若打呼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暂停、憋醒等情况,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或耳鼻咽喉科就诊,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片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