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乙肝疫苗的区别有哪些,如何选择?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手段,常见的3种乙肝疫苗在制作工艺、适用人群、免疫效果、接种程序、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区别。

1. 制作工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酵母细胞中,使其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经过纯化等工艺制成;重组仓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是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仓鼠卵巢细胞中,经培养、纯化等步骤获得;血源性乙肝疫苗是从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浆中提取乙肝表面抗原,经处理后制成,但目前已较少使用。

2. 适用人群: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包括新生儿、儿童和成人;重组CHO乙肝疫苗也适用于广泛人群,尤其对于对酵母过敏者可选用;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来源等问题,使用相对受限。

3. 免疫效果:一般来说,这几种疫苗在正常接种后都能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但不同个体对不同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在接种某种疫苗后抗体产生水平较低,需要加强接种。

4. 接种程序: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儿童和成人未感染过乙肝且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也按照0、1、6月的程序接种。不过,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增加接种剂量或调整接种程序。

5.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般在1 - 2天内可自行缓解。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通常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了解3种乙肝疫苗在制作工艺、适用人群、免疫效果、接种程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区别,有助于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疫苗。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接种后应按照要求进行复查,确保产生有效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