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想做手术 试试这几种保守治疗方法

骨折保守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治疗、石膏固定、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等。

1. 手法复位:是骨折保守治疗的重要步骤。医生凭借专业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操作时需精准判断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加重损伤。

2.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骨折部位施加持续的牵引力,以对抗肌肉收缩力,纠正骨折的重叠、成角和旋转移位。牵引可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皮肤牵引适用于小儿或老年体弱患者,操作相对简单;骨牵引则用于青壮年及移位明显的骨折,效果更为确切,但创伤相对较大。

3. 石膏固定:在骨折复位后,用石膏绷带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防止再次移位。石膏具有良好的塑形性,能根据肢体形状进行贴合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石膏,如长臂石膏、短臂石膏等。

4. 支具固定:支具是一种可调节、可拆卸的固定装置,具有轻便、透气等优点。与石膏相比,支具能更好地适应患者的活动需求,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可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常用于一些稳定性骨折或骨折后期的康复阶段。

5. 药物治疗:药物在骨折保守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等,可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和炎症;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片、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等,能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增强骨质。需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医嘱。

骨折保守治疗方法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综合考虑骨折的类型、部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仍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