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生命的隐形杀手还是可防可控

血管炎并非单纯的隐形杀手,而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其可防可控与了解症状、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日常护理、定期复查等因素相关。

1. 了解症状:血管炎症状多样,累及不同器官症状不同。累及皮肤可出现紫癜、红斑、结节等;累及肾脏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累及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及时察觉这些症状,能尽早诊断和治疗。

2. 明确病因:血管炎病因复杂,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肿瘤、药物等因素有关。如乙肝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血管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常合并血管炎。明确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3. 规范治疗:治疗血管炎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能调节免疫系统;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精准作用于特定靶点。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4. 日常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防止受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5. 定期复查:血管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炎虽然病情复杂,但若能做到了解症状、明确病因、规范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并定期复查,是可防可控的。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